支持火電廠 綠債還「綠」嗎?
2022年9月27日

什麼是「綠色項目」?表面看無甚爭議,太陽能就是好,燒煤就不好。但,不少發債人的「綠色項目」,卻正是火電廠。咁都得?不過,這些火電廠較舊廠、較以前的更清潔。於是哲學問題來了:較少污染的火電廠,是不是「綠色項目」?但明明是對地球更好呀。由大奸大惡到只是犯小錯,難道不值得支持?

隨着愈來愈多人開始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實際情況,綠色金融的概念日漸流行起來。圖為中國平頂山的一個太陽能發電廠。 (路透圖片)
隨着愈來愈多人開始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實際情況,綠色金融的概念日漸流行起來。圖為中國平頂山的一個太陽能發電廠。 (路透圖片)

撰文:李聲揚

先來個思想實驗:讀者試想像,你有兩個讀中學的兒子,兩人讀書成績差天共地。大哥名列前茅,弟弟則經常考包尾。忽然一天,有帕拉圖或孔夫子之類的「絕代名師」轉世下凡,保證可以幫助令郎突飛猛進,但「名師」甚有性格,只肯教一個。作為父母的你,會選擇讓哪個兒子受教?

這個是價值觀的問題,沒有絕對的對錯。若以「家庭最大幸福」考慮,似乎應讓弟弟受教,畢竟哥哥本身已是高材生,進步空間可能不大。但,若選擇弟弟受教,又是不是獎勵懶人或庸才?資源不是應該留給有天份,或是勤奮的大哥嗎?

「ESG投資」故弄玄虛

本文談的是投資,不是教仔,但剛才的思想實驗,和本文主題甚有關係。上期筆者寫過「ESG投資」的虛妄:主要就是「十人十義」,何謂「好公司」因人而異,有人認為僱用廉價勞工是邪惡,有人卻認為不給他們工作機會更邪惡。而現實中,很多「ESG投資」只是故弄玄虛,例如不少「ESG基金」就只是收貴十倍的指數基金,只是讓大家感覺良好,幫不了地球和社會,卻肥了大公司和金融才俊。

當然有人認為這些只是小瑕疵,行業成熟自然能撥亂反正,不應過早扼殺。所以筆者直接攻擊了「ESG投資」的核心信念:Doing well by doing good。筆者認為此說法根本是矛盾,人人追捧「好公司」,價格自然偏貴,怎會是好投資?相反,「ESG投資」的信徒沽走「壞公司」,卻總要有人接手。「壞公司」仍在,壞勾當仍在,只是「眼不見為乾淨」,「罪惡」去了別人手上。而接手的人因為買得平,卻可能投資表現更好。筆者結論是投資歸投資,行善歸行善,不能依賴金融市場解決社會問題。投資者不能太貪心,妄想兩者皆得,最後可能兩者皆失。

交代前事後,我們看看今天的主題:「綠色金融」。人人在說,市場也膨脹得很快,但到底是什麼東西?

「 綠色金融 」,算是「ESG投資」中的一個子主題,是ESG中的E(Environmental,環境),也是最熱門的一個子主題。

綠色金融應對氣候暖化

「綠色金融」跑出,十分合理。首先,近年全球氣候急劇變化,極端天氣現象頻現,夏天酷熱,冬天嚴寒,韓國日本暴雨成災時,歐洲卻鬧乾旱。這些現象人人皆知,即使少數的懷疑論者口中不信,但溫度計冷氣機卻是很誠實。況且,氣候問題影響所有人,地球是我們的家,可見將來絕大多數人還是未能移居外星。無論是貧是富,白人黑人,男女老幼,東南西北,人人都受影響。

此外,正如筆者提到,「ESG投資」有「十人十義」的問題。在S(Social社會)和G(Governance 企業管治),人人價值觀可以南轅北轍,但在E(環保)上,分歧應該最細,大家都知道化石燃料對環境不好,大家都知道太陽能是好東西。和S及G相比,E的爭議相對較細(但並非沒有,下文詳述)。

那到底什麼是「綠色金融」?又有什麼產品?筆者在網上搜尋適當的定義,赫然發現舊東家的介紹,做一次文抄公,抄錄如下:「金融業自身的永續發展:金融業應逐步擴大對綠能產業的投資,並創新發展永續金融商品及服務。」「金融業運用自身影響力,引導企業重視ESG議題:金融業應引導資金流向重視ESG議題的企業、鼓勵企業重視綠色低碳經濟、建立消費者綠色永續的生活理念。」

這段假大空的金融文字,讀者看得懂嗎?我就不太懂。

於是,唯有看外國文章。外國月亮果然較圓,筆者了解後,思考出以下的定義(讀者務必抄下):

「綠色金融」賞罰分明

綠色金融,就是「獎罰分明」。無論以何種產品呈視,目標就是將資金引導至環保,可持續,對地球好的「綠色項目」,令這些項目的得到較低的資金成本,此乃「賞」。由於世上資金有限,當大部分資金被引導至「好項目」時,「壞項目」得到的資金自然較少,成本也較高,此乃「罰」。長遠來說,就是扶持「好項目」,餓死「壞項目」。

乍聽之下,十分合理。畢竟金融就是分配資本的工作,金融機構就是將資本分配至不同人手上(再從中過河濕腳取利)。

再細想,整個邏輯和上期提的「ESG投資」十分相似。「ESG投資」也是說買入「好公司」,沽出「壞公司」。

正因如此,「綠色金融」面對的問題,和「ESG投資」也相當類似。

「綠色金融」有何產品?

我們看看,到底有什麼「綠色金融產品」?

在舊東家的網站上,首先看到「綠色保險」。什麼東西?原來就就是綠色項目的保險,風電場,太陽能板模組等等。有何特別?不知道。

還有是「綠色信用卡」,筆者幾乎以為是超級富豪的「黑卡」,或是美國居留的「綠卡」。「綠色信用卡」又是什麼?原來就是信用卡不用傳統塑膠,也不寄紙張月結單。就這樣?虛擬銀行不用實體卡不是更環保?

比較有規模的,是「綠色基金」。但,「綠色基金」就是「ESG基金」的特例,種種亂象,上期文章討論過,不再在此浪費篇幅。

香港大行其道的,是「綠色按揭」,畢竟香港人很鍾意買樓。又是什麼回事?原來是買的新樓,通過某某議會頒發的「綠色環評」。不知道是否容許裝冷氣呢?認真地說,在筆者此等犬儒俗人眼中,這些什麼議會,當然是藏污納垢,充滿「貓膩」。畢竟背後利益龐大,權力令人腐化,有着數自然有人出蠱惑,是人類社會不變的定律。

壓軸登場的,是大家都聽過的「綠色債券」。不只企業發,政府也發。至於明日大嶼或擴建機場之類(只是舉例),是不是「綠色」,誰說了算,就是另一個問題了。

——節錄自9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